媒体报道

《农民日报》:院士专家考察“沙漠土壤化”

2019年08月06日 14:00 农民日报 点击:[]

农民日报客户端讯(记者 邓俐)沙漠有地球癌症之称。千百年来,人类与沙漠严酷的自然环境进行着顽强的博弈。

让漫漫黄沙变成大片绿洲,开满鲜花、收获庄稼,造福人类,这不是天方夜谭、不是神话,而是重庆交通大学一支科研团队经过十年研究,创造的生态奇迹。他们先后在乌兰布和沙漠、塔克拉玛干沙漠、南海岛礁以及若尔盖沙化草地等进行试验,共完成生态恢复建设16000亩。

8月5日,乌兰布和沙漠骄阳似火。沙漠里一片6000余亩的绿洲郁郁葱葱,生机盎然——这是15000亩“重庆交通大学‘沙漠土壤化‘”中试基地的一部分,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高粱长势茁壮,正在抽穗;西瓜、白兰瓜、哈蜜瓜、黄瓜、西红柿硕果累累,十分香甜;土豆、茄子、萝卜、花生、大豆即将丰收......

冒着高温酷暑,一群特殊的客人来到基地,观察“沙变土”试验,查看作物根系情况,挖土豆、拔萝卜看收成,品鉴沙漠果蔬的甜美味道。随后,召开了“力学与沙漠生态环境交流研讨会”,对相关研究成果及其转化听取院士专家意见,进行深入研讨。他们中,有国家原交通部部长、原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、重庆高等教育学会会长、重庆大学原党委书记欧可平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、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唐伯明、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及其沙漠生态修复技术课题组成员,以及阿拉善盟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等。

据悉,该项科研自2009年开始以来,未向国家申请任何专项经费支持。筚路蓝缕,持之以恒,十年磨一剑,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刊物《中国科学》和中国工程院《工程》上,获得2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,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及合作诉求。其中阿联酋成为第一个签订合作协议的国家,将在3年内把10平方公里沙漠改造为良田。

专家认为,这项研究成果及其转化试验,意义重大,功在千秋。专家建议,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,写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文,同时,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,加强与相关领域合作,力争取得更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。

据了解,“沙漠土壤化”,是由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研究团队,从力学角度出发,研究沙漠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的新成果,具有防沙、固沙与生态恢复一体功能。沙漠土壤化的前提是沙子的“土壤化”,即:采用力学手段, 改变沙子的离散状态,使沙子获得土壤的力学特性,进而获得土壤的生态 力学属性;土壤化后的沙子能够结合成团,具有较强的存储水分、养分和空气的能力,是植物生长的良好载体。该技术是沙漠治理的新途径。

2009年起,研究团队提出“沙漠土壤化”设想并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。目前,已完成生态恢复建设16000 亩。其中,包括乌兰布和沙漠东南边缘1.5万亩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中试研究基地已建成的6000亩,新疆和田地区20000亩中试基地,已建成的9200余亩以及四川阿坝州若尔盖草原完成的草原沙化区生态恢复 800亩。

专家介绍,“沙漠土壤化”具有如下特点和效果:约束材料植物提取;土壤化沙子环保安全且保水保肥,节水效果显著;植物生长旺盛,生物量和产量高;具有自然土壤生态力学属性,微生物群落和数量增长迅速;沙改土成本不高,一次添加永久有效,物理方法快速实施,可规模化施工;生物多样性丰富,生态效果显著。

目前,国内相关政府官员、企业家、投资商纷纷到乌兰布和中试基地考察项目情况。项目也引起国外众多媒体和诸多专家、企业、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极大兴趣,纷纷表达强烈的合作愿望。

据评估,“沙漠土壤化”技术的生态、经济和社会价值较为显著。有防风 固沙、增加土地供给、生态固碳、增加生物多样性、提高牧草和粮食供给等生态价值。经测算,土壤化成本为1500-5000元/亩,明显低于现有固沙措施,远低于我国土地复垦费用。水资源允许的条件下,可种植经济作物,直接效益十分明显。同时,项目的实施,对改善沙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,促进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,带动沙区上下游产业发展,以及促进国际合作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有重要意义。

《农民日报》链接:http://cms.farmer.com.cn/zx/70679.jhtml?from=timeline&isappinstalled=0

上一条:沙漠有约:走上重庆市民餐桌的沙漠蔬果 下一条:重庆日报 重庆人造梦乌兰布和

关闭